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聚焦
我市两个案例入选山东省青春扶贫志愿者行动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0-12-30 17:01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期,济宁市“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青春筑家”志愿服务行动入选山东省“牵手关爱”“金晖助老”青春扶贫志愿者行动典型案例    《山东省“牵手关爱”“金晖助老”青春扶贫志愿者行动典型案例》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编写,筛选20个优秀项目汇编成册,以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而打造出一系列精准化、常态化、持续化、有影响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引导、学习上缺人辅导这一问题,帮助孩子感知传统文化精髓,涵养向上向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近年来,邹城团市委联合团属青年组织、社会公益团队等群体发起了邹城市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范围上,主要是面向邹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农民工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在服务内容上,围绕体验、触摸、成长三个层次,依托孟子故里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青年之家、七彩小屋等团属阵地,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研学、传统礼仪体验、国学诵读课堂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时间上,考虑到青少年学龄阶段的特殊性,项目服务时间主要是相对固定的寒暑假、周末以及六一、主题团(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确保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牵手关爱行动”内涵,帮助留守儿童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培养良好品德端行,邹城团市委牵头发起了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坚持创新服务举措、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载体,努力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格,推动志愿服务力量精准下沉,以“降维服务”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邹城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特别是以孟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与此同时,邹城市目前尚有4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成长中因情感缺失造成的问题,成为了邹城团市委发挥服务青少年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邹城团市委牵头发起了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以帮助留守儿童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主线,通过搭载“牵手关爱行动”品牌,推动实现“孟子文化+牵手关爱”的跨界融合,让孩子们能够在“牵手关爱行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种子,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不断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帮助少年“君子”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方力量并联协作,共建共享志愿服务平台。为了更好的整合多方志愿服务力量融入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邹城团市委还依托阵地优势,充分撬动团内外资源,联合发动邹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邹城市青年舞蹈家协会、山东奔腾足球公益团队等社会组织和团体共同参与项目实施,按照“互联互通、多点发力、统筹推进”的原则,先后吸纳了“儒润乡村娃”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孟子故里色彩偶遇了蹴鞠”志愿服务项目、“社区青少年儿童培护6+”志愿服务项目、“小乡贤”阅读工程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整合项目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变单个“串联”为多方“并联”,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着力构建起了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平台,让志愿服务工作“攥指成拳、集腋成裘”,从而推动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加强,志愿服务效果显著提升。

“N”个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米”。随着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推进,项目服务触角逐渐延伸到多个领域,并探索形成了“1+3+N”志愿服务模式,即围绕“君子成长计划+”这个主题,将君子内涵划分3个层次,针对性开展“N”项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君子当正气浩然。“两孟”景区设立孟母断机处、亚圣殿、孟府大堂和感恩堂等4个现场教学点,向青少年讲授“笃志勤学”“仁心善念”“规矩纪律”“知恩感恩”等君子之道。在习儒馆、赐书楼设立了传统礼仪体验点,现场体验束脩礼、开笔礼、加冠(笄)礼等传统礼仪,引导青少年知行合一。二是君子当博学睿智。联合曲阜师范大学每年暑假在青年之家、孟子学堂开设“国学小课堂”,带领孩子诵读《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领悟仁义礼智信深刻内涵。举办“不忘初心 传承笔墨”书法培训班,激发了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三是君子当志趣高雅。开展“守护童年 牵手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研学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孩子孝悌谨信的优秀品德。举办我在景区玩蹴鞠、蹴鞠文化公益冬夏令营等活动,通过蹴鞠表演、蹴鞠体验、制作体验,帮助留守儿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邹城市牵手关爱“君子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厚植于孟子故里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沃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志愿服务关怀中,始终彰显着家园意识和文化认同对于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深刻意义。下一步,邹城团市委将继续以“牵手关爱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以文化之泉儒润乡村少年成长,让志愿之花始终向阳绽开。

留守儿童需要多方面的关爱,文化滋养必不可少。该项目充分利用“亚圣故里”的文化优势,在为4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陪伴、服务的同时,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君子文化”的种子,让他们从下熟悉、接受、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该项目坚持“互联互通、多点发力、统筹推进”的原则,吸纳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变“串联”为“并联”,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攥指成拳”、“集腋成裘”的做法有借鉴价值,建议进一步明确“君子文化”的内涵,突出新时代特色。给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装上一颗“文化芯”,共青团的引领作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为解决贫困群众居住环境、生活卫生习惯仍有待改善的问题,共青团金乡县委在全面摸排调研的基础上,2020年以来,设计开展了金乡县“五四传承 青春筑家”青春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对象上,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帮助留守独居老人、无劳动力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为重点,把“一老一幼”两类帮扶群体纳入范围。在服务内容上,一方面本着“小投入,大效果”立意,面向社会征集六成新旧家具或善款捐赠认购新家具,让社会闲置的家具在贫困户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帮扶思路,通过志愿者和贫困户共同劳动注重帮助贫困户养成打扫卫生、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在服务方式上,一方面广泛征集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等全方位、高频次传达征集信息,线上制作捐赠程序,发动爱心企业积极参与,迅速掀起“以旧焕新,物旧情深”浓厚氛围;一方面发动团属社会组织力量,对征集的家具,组织志愿者上门核实新旧程度,查看是否适合搬运,集中消毒后运送至镇街,由乡镇团委分发到贫困户家中。

为发挥青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激发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精神,共青团金乡县委开展“五四传承 青春筑家”活动,面向全县贫困户开展家居环境大改造,把扶志作为青春扶贫的发力点,通过志愿者和贫困户一起劳动提升家居环境,让贫困群众切实体会到美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的愉悦感,激发贫困群众改善生活现状的内生动力,从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提高了他们勤能致富的脱贫意识。

以爱筑家,涵养扶贫助困志愿精神。共青团金乡县委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居环境凌乱,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院子里还都是土路,家居环境差,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也不好。为了帮助贫困群众重拾生活的信心,团县委在今年年初发起了“青春筑家”系列活动,活动第一期为“以旧焕新 物旧情深”,号召全县爱心企事业单位和家庭捐出6成新以上闲置家具,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家居环境。倡议发出短短一星期,就收到30余位爱心人士捐赠的70余件家具,截止到6月底,共收到爱心人士捐赠家具398件,包括沙发、书橱、衣柜、茶几、书桌椅等,同时团县委拿出专项资金1.5万元,为贫困群众配套了衣柜、置物架、床、四件套等。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团县委的号召下,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乐邦义务救援队的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了200余人的“青春筑家”志愿服务队,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岳阳任总队长,组成13个镇街支队,他们逐一走访入户查看捐赠的家具,将符合标准的家具集中运送、挨个消毒,再根据贫困群众的需要,配送安装入户,摆放家具,用爱心为贫困群众筑起了一个像样的家。

以美筑家,激发向上向善生活信念。经过配置基本的家具,贫困群众家中已经大变样,为了点亮他们的家居生活,团县委面向全县又发出了“五四传承 青春筑家—我为你家添色彩”助力脱贫攻坚的倡议,号召有绘画特长的少先队员、团员拿起手中的画笔,为贫困群众的家画一幅画,帮助他们的屋子增添靓丽的色彩。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画出了五彩斑斓美好的生活,经过装裱后,63幅画作由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挂到贫困群众家中。独居老人李桂珍大娘说:“这画一挂,屋子都漂亮了,看着心情怪舒坦。”孩子们色彩斑斓的画作让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迫切的期盼。

以勤筑家,提高勤能致富脱贫意识。团县委在多次开展的扶贫活动中发现,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造成家居环境“脏、乱、差”。针对这种情况,团县委开展了第三期青春筑家行动—“院生活更美好”庭院清洁行动,组织贫困群众和志愿者一起动手,清洁室内、庭院卫生,院内铺砖,志愿者和群众戴着手套,拿着笤帚、刷子、铲子、抹布等清洁工具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卫生清洁,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贫困群众家中的环境焕然一新,此外志愿者还帮助49户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清理庭院和家居卫生。高河街道的孤寡老人张新果家里原来脏乱的下不去脚,街坊四邻都不愿意登门,现在经过改造,家里不仅干净整洁,老人还主动在院子里种起了树、养起了花,从前门前冷落的家现在成了街坊四邻愿意光顾的热闹去处,老人笑容也多了起来。经过街道团委的推荐,老人干起了村里环卫工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宽裕了起来。

为让“五四传承 青春筑家”活动得到有效推广和提升,共青团金乡县委组织志愿者与贫困群众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定期上门开展帮扶和家居环境回访检验,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五四传承 青春筑家”帮扶模式在各镇街推广,让更多有需要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

一个温馨清爽的家,是休养生息、安养灵魂的地方。该项目以留守独居老人、无劳动能力家庭、贫困学生家庭为重点,把“一老一幼”作为帮扶对象,本着“小投入,大效果”的创意,面向社会征集六成新旧家具或善捐款认购新家具,帮助贫困家庭构建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温馨小家,并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打扫卫生、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该项目从整合社会资源,改善贫困家庭的家居环境入手,唤醒帮扶对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这种小切入、大格局的志愿服务思路,值得借鉴,建议对精神扶贫的内容与措施进一步细化强化。“青春筑家”改善的不仅是一老一幼的家居环境,也让他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