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通知]预防溺水!警钟再次敲响!
发布日期:2019-06-13 16:01 浏览次数: 字号:[ ]

溺水事故一直是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连日来,山东、广西等地连续发生儿童溺亡事故。为严防儿童溺水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少年儿童平安健康成长,团省委、省少工委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

活动主题:

预防溺水  守护安全

活动时间:

1、2019年6月30日前至少开展一次主题队(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

2、2019年暑期全称落实。

活动对象:

全省所有中小学生

1、小学少先队员专题教育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统筹部署。

2、初中少先队员专题教育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统筹部署,初三、初四年级团员及学生专题教育由学校团委书记统筹部署。

活动内容: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或召开主题队(班)会

通过讲故事、看视频、谈体会、表承诺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给中小学生传授相关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下发《致全省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由学生、家长分别签名,回执于暑期放假前交回。

 

防溺水课堂

不要去危险地方游泳!不要到不熟悉的地方游泳!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去一些不安全的地方,或做出一些危险的事,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还是那句话: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一个孩子溺亡是一个家庭永远的痛,家长必须足够重视!速速扩散告诉你身边的家长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一、救人,要先确保自身安全。原则:对于施救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怎么将溺水的人救上来;能在岸上进行的救援,绝不在水中进行;在救援过程中,保证被救的人的头露出水面,能正常呼吸。

如果问你“溺水的人会有什么表现?”你会怎么回答?疯狂拍打水面?大声呼救?面目狰狞?奋力挣扎?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及时辨别是否发生溺水。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一、岸上救援

把周围任何可以用的漂浮物(如救生圈、长杆或长绳子的一端)递(抛)给落水的人,拉上岸。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

二、水中救援

可以从被救者后方靠近,再从后面或侧面拖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仰泳前进,带上岸;也可以从被救者的后方靠近,一只手从他的腋窝穿过,抱住胸部,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侧泳前进。注意!水中救援法仅适用于接受过水中救生专业训练的施救者。

 

自救:确保能换气。

原则:别慌,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把头间断性露出水面,进行换气。

一、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蹬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吸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注意事项: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最好的溺水自救在于提前预防。不要去没有防护措施的江河湖海玩水,谨记「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 手脚抽筋:如果是腿抽筋了,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要是没有办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脚再努力往外踹出去,尽量让腿蹬直,一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此时可以选择仰面漂在水上。

2. 被水草等缠住了。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让身体能浮出水面。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如果没有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缠在腿脚上的水草,然后赶紧出来。

注意事项:会游泳的人发生溺水,一般都是因为抽筋了或是被水草等缠绕。这时如果周围有人,一定要大声呼救。如果发生了抽筋,在首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能会再次发作,因此在抽筋缓解或消除后,最好不要选择继续游泳,而是直接上岸。

暑假在即,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